爱生活

标题: 成都五块石的得名,五块石的来历? [打印本页]

作者: 老麻麻.    时间: 2020-8-19 17:20
标题: 成都五块石的得名,五块石的来历?
从人缝里看成都石出(四)神乎其说“五块石”从中国核动力院门口坐34路公交车往西行,过了高升桥站,就到了“五块石”。据老成都人说,这里原来有五块大石笋。石笋高丈余,围广八、九尺。据最近出版的《历代诗人咏成都》一书的考证,石笋位于唐城西外大街侧,后来把这个地方改为“石笋街”。以五块石头命名一条街,可见这五块石头大有来历。 相传石笋下面是“海眼”,不能乱动,若移动石笋,海水就会从下面涌出来,淹掉成都平原。利害所系,谁也不敢乱动这些石笋。宋代陆游在成都时,见到的石笋已不是整块,而是由几块大石累叠而成的。据传说,是古蜀王命“五丁力士”压上去的。还是传说,古蜀王曾在石笋旁边建有“七宝楼”,又名“珍珠楼”。楼上用细小的珍珠制成帘,悬挂四壁。晋代桓温平蜀时,将珍珠楼烧毁,这里有一点必须说明,晋朝大将桓温烧掉的,绝对不是古蜀国所建的。古蜀国被秦惠王派张仪、司马错灭掉。古蜀国遭灭的下限时间,应在公元前316年,至桓温入蜀已是晋穆帝永和三年,即公元338年。什么样的建筑能保持到六、七百年时间而不朽?据说此楼被焚毁后,每在雨后的泥土中,还能捡到青黄如粟的小珍珠。世称为“瑟瑟珠”。有关五块石的传说,历代都受到过置疑。最早见诸诗文的是杜甫。杜甫在他的《石笋行》诗中写道:“君不见益州城西门,陌上石笋双高蹲,古来相传是海眼,苔藓蚀尽波涛痕。雨多往往得瑟瑟,此事恍惚难明论。恐是昔时卿相墓,立石为表今仍存。……嗟尔石笋擅虚名,后来未识犹骏奔。安得壮士掷天外,使人不疑见本根。明代诗人陈子升曾也写过一首题名《五块石》的诗置疑过。四顾桑田一勺无,累累五石类浮图。谁云此地通沧海,拾得鲛人瑟瑟珠。成都有两个以“五块石”命名的地方,一在北面的站东村,一在“大石路”西。文中所写的“五块石”的传说地,肯定是后者。明朝天启年间《成都府志》写:“府城治南万里桥之西,有五石相迭,高一丈余,围倍之。”“其石入地,上迭四石俱方。”另一位明朝人陆深在《蜀都杂钞》中说:“或云其下有一井,相传以为海眼。其南则为汉昭烈陵。予疑是当时作陵时所余。”另有人认为,五块石是汉朝一名蜀郡郡守赵典的墓石。又据资料记载:古成都西面,是蜀王墓葬区。王墓前立大石为记。如今,传说中的五块石头已不存在了,只余有“五块石”地名。如此一牵动过历朝文人墨客凭吊过的古迹不在了,似可发一长叹




欢迎光临 爱生活 (https://ish.ac.cn/) Powered by Discuz! X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