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性的弱点作文(初中作文,初三作文)
傍晚写作业时,窗外传来一阵嬉笑声。抬头一看,嗬!那两个孩子嬉笑着、蹦跳着,在草地上打滚。我皱了皱眉头,忽然站起身,猛地将窗帘拉上了……
今天中午,我下楼去进行体育锻炼。一位老爷爷在我身边,手持扫把,“刷刷啦啦”地扫着地上的烟头与落叶。突然,身后的自行车棚里窜出来两个孩子,一高一矮,看起来似乎是兄弟俩,他们身穿“迷彩服”,手里还拿着两把仿真水弹枪。他们细细端详那老人一番,旋即咧了咧嘴,转过身,躲进了大楼的拐角处。“难不成是谍战片看多了?”我暗暗地想,那两个小孩子举起“枪”,狡黠的目光中暗藏着按捺不住的兴奋。我感觉事情有些不大对劲,刚想发话,“砰!砰!”他们居然对那老爷爷开了两“枪”!虽然说那子弹很软,切距离很远造不成实质上的伤害,可那被侮辱了般的感觉就难以令人忍受了,老爷爷扔下扫把,怒气冲天地追赶那两个孩子。他们开心地坐着鬼脸,转身逃走了,老汉追了几步,便长叹一声,捡起躺在地上的扫把,继续扫着地上的落叶,我整了整袖口,心里十分不自在。一抬头,嗬!那两个小鬼居然又摸回来了!他们弓着身,悄悄向目标“进发”,我再也看不下去了,“噔噔噔”跑上了楼……
跑进家里,我心里十分地愤愤不平:两个孩子居然敢欺负老人!我用手托着头,渐渐又沉入了回忆之中……
五年前的一个夏天,天气酷热难当,太阳光刺得人眼睛都睁不开,街上几乎没人,只是小贩单调的叫卖声,街道边,一名环卫工人正在辛劳地工作。突然,对面走来了两个青年,他们歪戴着帽子,足蹬耐克鞋,身着一套满是洞眼的“乞丐服”,一脸痞气。走了几步,他们其中的一个说道“嘿,你信不信我能用瓶子砸中那老太婆的脸?”“不信!”“你看好了!”那瓶子在空中划过一道弧线,“咣”地一声正中目标。她愤怒地将瓶子掼到地上,随即捂着嘴,半天没有声响。那两个青年不但不识好歹,反而还大摇大摆,有说有笑,“卑微的家伙”“与垃圾为伍,哈!”顿时,我似乎闻到了文明腐烂的味道……
想到这儿,我真不知说什么好,脑海中隐约地就要将那两个孩子与青年联系起来,也许你会说:不就是两个熊孩子,至于要花笔墨来写吗?不,他们之间有莫大的相似性——都以折磨弱者为乐。谁给他们的权利与优越感?我认为这不单单是孩子的调皮行为,这可能是……人性的弱点。
郑振铎的《猫》一课让我印象很深。老师说,文中的猫就是我们生活中的小人物,他们地位卑微,毫无话语权,被像“我”一样的有权力的人玩弄于股掌之间。老师说,最发人深思的还是作品的时间,这篇文章写于百年前,时至今日,仍然有许多卑微的人,而百年后的今天必然还会有源源不断的“猫人”出现,这是莫大的悲哀!纵观古今,这种现象一直在产生,从来就没有间断过。也就是说,人类不断地探究,不断地思考,技术和思想呈爆炸式的前进,而唯一滞步不前的,是人性。
人之初,性本善吗?一个人可以改变他的思想、他的性格、甚至他的精神,却无力改变他的本性。“人性”不是一种思想,不是一种表现,它可能是一种命运,一种捆绑在肉体与意识上的与生俱来的东西,这个世界上,强者步步高升,弱者则被淘汰,被强者蹂躏压榨,终坠入万丈深渊,这适用于所有生命。“人性”可能是一种弱肉强食的生存法则,有人斥责猫时而“一副媚态”,可站在猫的角度思考,那是一种无力地讨好,是最迫不得已的选择。
几千年来,人类在结合自身的所见所闻所感上,对“人性”开展了激烈的辩论,可那和我看到的两件事一样,只是一个表象,一个折射而已。科学家们做了个实验,将一些动物放在一个半密封的小空间内,给它们饿上两天。两天后,把它们放出来,不出意料,动物们所做的第一件事都是寻找水和食物,而不是奔向它们的主人或者孩子。这又是“人性”在作怪?真的不能评判“人性”的善与恶,只能说“人性”是“自私”的,也就是说,生存是生命的第一需求,满足了自身的需求,生命才会发展自己的思想等,就好比种子的萌发是先扎根再生出枝丫。道德与文明只是生命之树上华丽的点缀而已。“人性”可能是一种亘古不变的自然规律,没有绝对的美与善良,只有永恒的利益与现实。
也许这只是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子的荒唐之举;也许你会认为,生活在一个和平年代的和平国家里,能写出这样的文章真是有些冒傻气;也许我看到了不公的事却没有制止也是“人性”自私的表现;也许人类对“人性”的探究与宣战可能永远都没有结果。可是,乐观地看,随着科技的进步,人类逐渐学会辨别真善美,假丑恶,是与非,对与错,人们开始进行自我反省与思考,号召公平公正的声音越来越强,既然战胜不了人的本性,那就试着接纳它,与它和平共处。
或者终有一天,思想与“人性”的定义会变为常识,人类能自己合成粮食,社会真正变得公平公正,世界上再也没有“猫人”产生……
作者:刘忞恺
今天中午,我下楼去进行体育锻炼。一位老爷爷在我身边,手持扫把,“刷刷啦啦”地扫着地上的烟头与落叶。突然,身后的自行车棚里窜出来两个孩子,一高一矮,看起来似乎是兄弟俩,他们身穿“迷彩服”,手里还拿着两把仿真水弹枪。他们细细端详那老人一番,旋即咧了咧嘴,转过身,躲进了大楼的拐角处。“难不成是谍战片看多了?”我暗暗地想,那两个小孩子举起“枪”,狡黠的目光中暗藏着按捺不住的兴奋。我感觉事情有些不大对劲,刚想发话,“砰!砰!”他们居然对那老爷爷开了两“枪”!虽然说那子弹很软,切距离很远造不成实质上的伤害,可那被侮辱了般的感觉就难以令人忍受了,老爷爷扔下扫把,怒气冲天地追赶那两个孩子。他们开心地坐着鬼脸,转身逃走了,老汉追了几步,便长叹一声,捡起躺在地上的扫把,继续扫着地上的落叶,我整了整袖口,心里十分不自在。一抬头,嗬!那两个小鬼居然又摸回来了!他们弓着身,悄悄向目标“进发”,我再也看不下去了,“噔噔噔”跑上了楼……
跑进家里,我心里十分地愤愤不平:两个孩子居然敢欺负老人!我用手托着头,渐渐又沉入了回忆之中……
五年前的一个夏天,天气酷热难当,太阳光刺得人眼睛都睁不开,街上几乎没人,只是小贩单调的叫卖声,街道边,一名环卫工人正在辛劳地工作。突然,对面走来了两个青年,他们歪戴着帽子,足蹬耐克鞋,身着一套满是洞眼的“乞丐服”,一脸痞气。走了几步,他们其中的一个说道“嘿,你信不信我能用瓶子砸中那老太婆的脸?”“不信!”“你看好了!”那瓶子在空中划过一道弧线,“咣”地一声正中目标。她愤怒地将瓶子掼到地上,随即捂着嘴,半天没有声响。那两个青年不但不识好歹,反而还大摇大摆,有说有笑,“卑微的家伙”“与垃圾为伍,哈!”顿时,我似乎闻到了文明腐烂的味道……
想到这儿,我真不知说什么好,脑海中隐约地就要将那两个孩子与青年联系起来,也许你会说:不就是两个熊孩子,至于要花笔墨来写吗?不,他们之间有莫大的相似性——都以折磨弱者为乐。谁给他们的权利与优越感?我认为这不单单是孩子的调皮行为,这可能是……人性的弱点。
郑振铎的《猫》一课让我印象很深。老师说,文中的猫就是我们生活中的小人物,他们地位卑微,毫无话语权,被像“我”一样的有权力的人玩弄于股掌之间。老师说,最发人深思的还是作品的时间,这篇文章写于百年前,时至今日,仍然有许多卑微的人,而百年后的今天必然还会有源源不断的“猫人”出现,这是莫大的悲哀!纵观古今,这种现象一直在产生,从来就没有间断过。也就是说,人类不断地探究,不断地思考,技术和思想呈爆炸式的前进,而唯一滞步不前的,是人性。
人之初,性本善吗?一个人可以改变他的思想、他的性格、甚至他的精神,却无力改变他的本性。“人性”不是一种思想,不是一种表现,它可能是一种命运,一种捆绑在肉体与意识上的与生俱来的东西,这个世界上,强者步步高升,弱者则被淘汰,被强者蹂躏压榨,终坠入万丈深渊,这适用于所有生命。“人性”可能是一种弱肉强食的生存法则,有人斥责猫时而“一副媚态”,可站在猫的角度思考,那是一种无力地讨好,是最迫不得已的选择。
几千年来,人类在结合自身的所见所闻所感上,对“人性”开展了激烈的辩论,可那和我看到的两件事一样,只是一个表象,一个折射而已。科学家们做了个实验,将一些动物放在一个半密封的小空间内,给它们饿上两天。两天后,把它们放出来,不出意料,动物们所做的第一件事都是寻找水和食物,而不是奔向它们的主人或者孩子。这又是“人性”在作怪?真的不能评判“人性”的善与恶,只能说“人性”是“自私”的,也就是说,生存是生命的第一需求,满足了自身的需求,生命才会发展自己的思想等,就好比种子的萌发是先扎根再生出枝丫。道德与文明只是生命之树上华丽的点缀而已。“人性”可能是一种亘古不变的自然规律,没有绝对的美与善良,只有永恒的利益与现实。
也许这只是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子的荒唐之举;也许你会认为,生活在一个和平年代的和平国家里,能写出这样的文章真是有些冒傻气;也许我看到了不公的事却没有制止也是“人性”自私的表现;也许人类对“人性”的探究与宣战可能永远都没有结果。可是,乐观地看,随着科技的进步,人类逐渐学会辨别真善美,假丑恶,是与非,对与错,人们开始进行自我反省与思考,号召公平公正的声音越来越强,既然战胜不了人的本性,那就试着接纳它,与它和平共处。
或者终有一天,思想与“人性”的定义会变为常识,人类能自己合成粮食,社会真正变得公平公正,世界上再也没有“猫人”产生……
作者:刘忞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