去评论
爱生活

烧麦的历史来源,怎么介绍烧卖

123
2022/06/01 15:15:01

烧麦的历史来源


烧麦是非常引人喜爱的特色小吃,据说起源于包子。它与包子的主要区别除了使用未发酵面制皮外,还在于顶部不封口,作石榴状。最早称稍麦,"以面作皮,以肉为馅,当顶做花蕊,方言谓之烧卖。"如果把这里"稍麦"的制法和今天的烧卖作一番比较,可知两者是同一样东西。

到了明清时代,"稍麦"一词虽仍沿用,但"烧卖"、"烧麦"的名称也出现了,并且以"烧卖"出现得更为频繁些。如《儒林外史》第十回:"席上上了两盘点心,一盘猪肉心的烧卖,一盘鹅油白糖蒸的饺儿。"《金瓶梅词话》中也有"桃花烧卖"的记述。清朝乾隆年间的竹枝词有"烧麦馄饨列满盘"的说法。李斗《杨州画舫录》、顾禄《桐桥倚棹录》等书中均有烧卖一词的出现。《清平山堂话本·快嘴李翠莲记》:"烧卖、匾食有何难,三汤两割我也会。"傅崇矩《成都通览·成都之食品类及菜谱》中开列了"各样烧麦,大肉烧卖、地菜烧卖、冻菜烧卖、羊肉烧卖、鸡皮烧卖、野鸡烧卖、金钩烧卖、素芡烧麦、芝麻烧麦、梅花烧麦、莲蓬烧麦……" 清代无名氏编撰的菜谱《调鼎集》里便收集有"荤馅烧卖"、"豆沙烧卖&qu

三鲜烧麦的介绍


烧麦是北京地区久负盛名的汉族小吃之一。烧麦出现于元大都,是地道的北京小吃。烧麦起源于包子,它与包子的区别在于顶部不封口,作石榴状。明代称烧麦为纱帽,清代称之为鬼蓬头。清乾隆年间的竹枝词有“烧麦馄钝列满盘”的说法。




关于烧麦的说明文


百年马烧麦,原称马家烧麦,是沈阳市特殊风味的回民小吃,由马春创制于清嘉庆元年(1796年)。用于水烫面,大米粉作扑面。选用腰窝、紫盖、三叉三个部位的牛肉剁碎制馅,加调料用清水浸煨成稀疏的“伤水馅”。拢皮捏包时留大缨,上屉蒸熟即可食用。具有皮亮、筋道。馅松、醇香等特点。
制作方法
马烧麦原料:精粉5000克,肥牛肉或羊肉3000克,白菜3000克,净葱1500克,生姜150克,酱油150克,面酱250克,凉开水1500克。
工艺
和面:取精面粉5000克,用开水烫面(可稍硬些)放到案板上揉匀。
制皮:将500克面做成32个剂子,以承德特产白荞面作醭面,用走槌擀皮,排成两种形状:一为荷叶皮,四周皱纹宽粗,形似荷叶;一为麦穗皮,周边皱纹细多,如同麦穗。两种皮均要求中间稍厚,四周略薄,直径约8匣米,均匀圆整。
制馅:肥牛肉或羊肉切成细末,白菜洗净剁碎,挤去水分,净葱、生姜切碎,酱油中掺水1500克备用;在肉末中加酱油水,用棍搅拌均匀后,加入姜末、细盐和面酱,搅匀为止;香油倒在葱末中稍拌。待包馅时再倒入肉中,随即加入白菜,搅拌均匀即可。
包制:把事先压好的皮托起,舀水馅一汤匙放在皮中间,四边向上合拢到一半处捏紧,要紧而不严,松而不散,顶稍露馅,边

四喜烧麦的介绍


四喜烧麦是一道美味的菜肴。不但名字喜庆吉祥,寓意深远,而且卖相更是颜色鲜艳丰富,以饺子演变而来的四喜烧麦,充分发挥了人们的想像力,给春节的年夜大餐增色不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