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酱怎么做好吃,自制东北大酱的家常做法,怎么做大酱更好吃
大酱怎么做好吃,自制东北大酱的家常做法
纯豆香味东北大酱的制作方法
1.选择大粒黄豆,豆粒越大味道越浓越香。(大粒黄豆不存在转基因的问题)。
2. 时间选择在立春前后(正月初十之前),也就是公历2月份上旬和中旬烀豆做酱块。
3. 把黄豆挑洗干净,用水泡18-24小时,然后用高压锅(最好是26cm高压锅,每锅5斤半豆)烧开,保持15-20分 钟再烧开一次,即可将黄豆烀烂。
4. 待高压锅降压后,打开锅盖,把里面的水倒出控干,把烀烂的黄豆揉成块,一锅(5斤多黄豆)做成一块。酱块 越大,发酵效果越好。
5. 酱块在有光的室内放3-4天,外表干燥,整体结实,即可装入纸箱保存发酵。纸箱底用苞米秸秆铺垫,根据酱块的干湿程度确定纸箱的通风。保持水分,防止风干,可以用苞米窝叶子封在纸箱里的酱块周围,存放酱块的温度在16-22度,缓慢发酵豆香味纯正;正常的发酵酱块上会长出黑灰色的毛。
6. 下酱的时间是谷雨季节根据天气确定,最好是连续的晴天,气温在18-25度。吉林、辽宁(北部)在公历4月份下旬的谷雨季节,寒冷地区在5月上旬。
7. 酱缸的大小视酱块的多少确定,酱缸里的酱越多发酵效果越好;酱缸位置一定要朝阳和通 风, 阳光越多越好。把发酵好的酱块弄碎,放入酱缸里,按每斤黄豆加4两盐的比例加盐。加水
东北大酱怎么做最好吃,
东北大酱
四月二十八,庙会的最后一天,东北城镇乡村家家户户的主妇几乎都忙着制作一种家制的大酱,名曰“下酱”。选择这一天,不仅是借助那个“八”字的谐音“发”,但不取其俗气且带有铜臭味儿的那个“发”,好让那些搁到了时候的酱块儿顺利“发酵”,更主要的还是节气使然——端午左右,雨季之前,东北最美好的季节来到了,稳中有升的温度才能保证大酱里的毛霉菌正常而快速地发酵。
相传,下酱的传统起源于满族人。就像火锅的吃法一样流传下来,经久不衰。至今,满族人依然下正宗的“盘酱”,即在煮酱豆之前先将黄豆炒熟,其余做法与普通大酱没有太大出入。由于东北地区的气温常年较低,不利于细菌繁殖,因而人们有生吃蔬菜的习惯,用茄子、芹菜、亦或海带蘸酱均不足为奇。各家的餐桌上更是少不了一大盘应时应季的“蘸酱菜”。那些青菜鲜拂诱人,青翠欲滴,用它蘸上青花小碟中金黄浓香的大酱,既开胃又可口,能吃下一碗饭的,至少还得再来一碗。
东北人嗜酱如命。从前生活水平不高,青菜小葱蘸酱权当主菜。而今一日三餐即使七碟八碗俱齐,煎炒烹炸少得,甚至东北的大炖菜少得,却少不了一碟咸香适口的大酱。
我的父母都是南方人,但他们已经在东北生活了四十几年,早
大酱的做法,东北大酱怎么做好吃,东北大酱的家常做法
纯豆香味东北大酱的制作方法
1.选择大粒黄豆,豆粒越大味道越浓越香。(大粒黄豆不存在转基因的问题)。
2. 时间选择在立春前后,也就是2月份上旬和中旬烀豆做酱块。
3. 把黄豆挑洗干净,用水泡18-24小时,然后用高压锅(最好是26cm高压锅,每锅5斤半豆)烧开,保持15-20分 钟再烧开一次,即可将黄豆烀烂。
4. 待高压锅降压后,打开锅盖,把里面的水倒出控干,把烀烂的黄豆揉成块,一锅(5斤多黄豆)做成一块。酱块 越大,发酵效果越好。
5. 酱块在有光的室内放3-4天,外表干燥,整体结实,即可装入纸箱保存发酵。纸箱底用苞米秸秆铺垫,根据酱块的干湿程度确定纸箱的通风。保持水分,防止风干,可以用苞米窝叶子封在纸箱里的酱块周围,存放酱块的温度在16-22度,缓慢发酵豆香味纯正;正常的发酵酱块上会长出黑灰色的毛。
6. 下酱的时间是谷雨季节根据天气确定,最好是连续的晴天,气温在18-25度。吉林、辽宁(北部)在4月份下旬的谷雨季节,寒冷地区在5月上旬。
7. 酱缸的大小视酱块的多少确定,酱缸里的酱越多发酵效果越好;酱缸位置一定要朝阳和通 风, 阳光越多越好。把发酵好的酱块弄碎,放入酱缸里,按每斤黄豆加4两盐的比例加盐。加水凭经验,开始不 要加过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