流觞的解释与发音是什么啊?,流殇怎么读
流觞的解释与发音是什么啊?
流觞[liú shāng]:古人每逢农历三月上巳日于弯曲的水渠旁集会时,在上游放置酒杯,杯随水流,流到谁面前,谁就取杯把酒喝下,可以除去不吉利。
典故出处:
永和九年(353年)三月初三上巳日,晋代有名的大书法家、会稽内史王羲之偕亲朋谢安、孙绰等42人,在兰亭修禊后,举行饮酒赋诗的“曲水流觞”活动,引为千古佳话。这一儒风雅俗,一直留传至今。当时,王羲之等在举行修禊祭祀仪式后,在兰亭清溪两旁席地而坐,将盛了酒的觞放在溪中,由上游浮水徐徐而下,经过弯弯曲曲的溪流,觞在谁的面前打转或停下,谁就得即兴赋诗并饮酒。据史载,在这次游戏中,有十一人各成诗两篇,十五人各成诗一篇十六人作不出诗,各罚酒三觥。王羲之将大家的诗集起来,用蚕茧纸,鼠须笔挥毫作序,乘兴而书,写下了举世闻名的《兰亭集序》,被后人誉为“天下第一行书”,王羲之也因之被人尊为“书圣”。而《兰亭集序》也被称为“禊帖(tiè)”。
“曲水流觞”的读音是什么?
“曲水流觞”的读音是[ qū shuǐ liú shāng ]
流觞曲水是什么意思怎么读
流觞曲水(liú shāng qǔ shuǐ),觞:古代酒器;曲水:弯曲的水道。古代的风俗,夏历三月上旬的巳日,在水滨聚会宴饮,以祓除不祥。后泛指在水边宴集。出自晋·王羲之《兰亭集序》:“又有清流激湍,映带左右,引以为流觞曲水。”
流觞曲水释义:
古代习俗,每逢夏历三月上旬的巳日(三国·魏以后定为夏历三月初三日),人们于水边相聚宴饮,认为可祓除不祥。后人仿行,于环曲的水流旁宴集,在水的上流放置酒杯,任其顺流而下,杯停在谁的面前,谁就取饮,称为“流觞曲水”。
晋·王羲之《兰亭集序》:“又有清流激湍,映带左右,引以为流觞曲水。”
宋·苏轼《和王胜之》之二:“流觞曲水无多日,更作新诗继永和。”
冰心《寄小读者》二三:“流觞曲水,不但仿古人馀韵,而且有趣。”亦作“流杯曲水”。
南朝·梁·宗懔《荆楚岁时记》:“三月三日,士民并出江渚池沼间,为流杯曲水之饮。”亦省作“流觞”。
宋·欧阳修《三日赴宴口占》:“共喜流觞修故事,自怜霜鬓惜年华。”
清·刘大櫆《游黄山记》:“巨石镇其中流,平濶如台,其上可布席而坐,其下可流觞。”
朱自清《潭柘寺戒坛寺》:“只是流觞亭雅得那样俗
曲水流觞的读音
[qǔ shuǐ liú shāng]
曲水流觞_百度汉语
[释义] [(of a gathered crowd) drink water from a winding canal with one wine cup floating on it so as to wash away ominousness] 古民俗,每年农历三月在弯曲的水流旁设酒杯,流到谁面前,谁就取下来喝,可以祓除不吉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