去评论
爱生活

李家钰:男儿欲报国恩重 死到沙场是善终

绿芜@
2020/01/16 03:27:00
【李家钰:男儿欲报国恩重 死到沙场是善终】在成都市蒲江县大兴镇炉坪村3组,有一个农家小院很特别,走进大门,左边是普通民居,右边是三间古朴空房。如果不是门口路边那块“李家钰故居”的青砖石碑,你很难把这里与名震大江南北的一代抗日名将联系在一起。
李家钰,1890年出生在四川省蒲江县大兴镇,1909年考入四川陆军小学堂第四期,1911年毕业后,又先后在四川陆军军官学堂、南京陆军军官预备学校学习。
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后,时任第47军军长的李家钰主动请缨杀敌,率部转战河北、山西、河南等地,1939年任第36集团军总司令,1944年5月遭遇日军伏击壮烈殉国,被国民党政府追赠为陆军上将。1984年,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,李家钰被追认为革命烈士。2014年,经中共中央、国务院批准,李家钰被认定为著名抗日英烈。
“他生前极少回到这里。当时村民只知道这个‘李矮子’进村下马,对人随和,乐善好施,哪知道他还是第二个战死抗日疆场的集团军司令官。”李家钰的“邻居”高天福说。
“抗日救国出四川,不灭倭寇誓不还。埋骨何须桑梓地,人间到处是青山。”1937年10月,李家钰在抗日动员誓师大会上“以诗言志”,率领104师、178师步行北上。
长治是晋东南重镇。1938年2月19日,日军在飞机大炮助威下开始攻城。李家钰令104师312旅旅长李克源率624团守城。21日,长治北门被日军大炮轰开,川军与敌肉搏,千余人阵亡,日军伤亡也在千人以上,成为“山西东南角抗战中最悲壮的一幕”。
  1944年,日军集结14万重兵发动豫中会战,先后占领郑州、许昌、洛阳等地。第36集团军总司令李家钰奉命率部进至河南陕县阻击日军,掩护40多万友军撤退。5月21日,在陕县秦家坡旗杆岭,李家钰和200余名总部官兵遭到日军伏击,壮烈牺牲。从主动请缨出川抗日,到血洒旗杆岭,李家钰用生命践行了铮铮誓言。
  李家钰之子李克林说,父亲留给他终身不忘的印象,是遗体运回成都时,灵柩队伍中“遗笔亭”上的14个大字“男儿欲报国恩重,死到沙场是善终”和“血衣亭”上那弹痕累累、血迹斑斑的呢军大衣与浸透了血迹的圆口布鞋。
  抗战期间,李家钰也与八路军结下了深厚友谊。他总结实战经验,发现敌我力量悬殊,我军不能和日军硬拼。于是,他就和八路军交朋友,派干部去八路军驻地学习游击战术,还亲自请八路军129师师长刘伯承为47军营以上干部讲授战略战术。
  “毛主席《论持久战》那篇文章……军内发现有人传阅,他也找来看过一遍。连他们的钧座也公开阅读,并向高级军官推荐,很佩服毛泽东对中日战争的卓识远见,说那是一篇最权威、最有说服力文章。”李家钰的一名高参曾向中共党员谢丰回忆这段往事。
  旗杆岭上烽烟散,爱国精神长流传。蒲江县史志办杜黎云、龙中华等老同志认为,李家钰将军能从一个旧军人演变成爱国主义典范,是在特殊环境中有一种凝聚力的召唤——那就是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。今天,这种精神的凝聚更是强国之支柱。
  如今,将军的家乡炉坪村党群服务中心已建起“李家钰将军陈列室”。村干部告诉记者,这里陈设了李家钰的家世谱系、书札信函、题咏追赠等史料,成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。
在将军故居,高天福拿出一本16开的彩印传记说,经常有人来这里,他很乐意当一名义务讲解员,希望这种誓死报国的精神能被更多人所铭记、传承。(记者叶含勇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