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中国的农历是怎么算的?
有谁能告诉我,中国古代的历法究竟是怎么推算出来的?谢谢
中国的农历是在阴历(夏历)基础上融合了阳历的成分,吸收了干支历(阳历)二十四节气作为补充,并通过“置闰法”调整来符合回归年。
农历是阴阳合历,指兼顾太阳、月亮与地球关系的一种历法。阴历不考虑地球绕太阳的运行,因而使得四季的变化在阴历上就没有固定的时间,不能反映季节。与阳历年固定在365天或366天不同的是,阴历年相比阳历年在天数上有时会相差一个月。
为了协调阳历年与阴历年之间的天数,于是产生了阴阳历,即农历。方法是在历法中加入二十四节气以及“19年7闰”法(即在19个农历年中加上7个闰年。农历闰年多一个闰月,因此一年有383天-385天,而农历平年一般有353天-355天。)使得一年的平均天数与回归年的天数相符。因此这种历法既与月相相符,也与地球绕太阳周期运动相符合。
农历怎么算?
农历的历月是以朔望月为依据的。朔望月的时间是29日12小时44分3秒(即29.5366日),因此农历也是大月30天,小月29天,但它和纯粹的阴历并不完全一样,因为纯粹的阴历是大小月交替编排的,而农历年大小月是经过推算决定的。
农历每一个月初一都正好是'朔'(即月亮在太阳地球中间,且以黑着的半面对着地球的时候)。有时可能出现两个大月,也可以连续出现两个小月。由于朔望月稍大于29天半,所以在农历的每100个历月里约有53个大月和47个小月。
扩展资料
农历作为阴阳历的一种,每月的天数依照月相盈亏而定,一年的时间以12个月为基准。为了合上地球围绕太阳运行周期(1回归年),每隔一定时间要增加一个月,增加的这个月为闰月。因此农历的闰年为13个月。通常19年置7闰,无中气那个月则为闰月。
农历没有第十三月的称谓,闰月按照历法规则,排放在任何一个月过后重复同一个月,重复的这个月为闰月,如四月过后的闰月称为闰四月。
农历是怎么算的
农历不是每个月都是30天,还有29天的。决定是30天还是29天,是为了保证每月的十五那天的月亮最圆,这就需要天文计算决定哪个月是30天还是29 天,所以农历的大小月不像公历那样固定。这是农历的纪元法和公历不同导致的。农历是以月亮绕地球一周的时间作为基本纪元单位,而公历则是以地球绕太阳一周为基本纪元单位。相对来说,公历的纪元法更符合实际情况。若想进一步了解请看以下资料:
解答补充:这个没有规律,只能通过计算来安排。因为月亮绕地球一周的时间是29.5306天,12个月共354.3672天,比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365.2422天少10.875天,所以农历每月的天数只能在29和30中选择,但还要保证每月十五那天晚上的月亮是最圆的,这就需要天文计算来定;就是这样算还没有解决问题,因为农历的12个月加起来才354天多一点,离真正的一年还差近11天,所以3年左右就加一个闰月,因此农历日期和地球绕太阳运动的位置并不准确对应,例如代表地球离太阳最远的那个时间冬至这一天,公历都是在都是在12月22日这一天,有时差一天,但农历相差就大了,去年是十一月初三,今年是十一月十三,差了10天,所以农历不如公历准确。
|
上一篇:干炒白果怎么炒好吃,干炒白果怎么炒好吃
下一篇:皮草怎么干洗?,皮草怎么干
|